《藏天下》专家顾问团队成员
人物名片
贾文忠字闻钟,号铜斋,1961年生于北京金石世家,老北京古铜张派第四代传人。大学文化,北京大学考古系“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研究生班毕业。先后就职于北京市文物局、首都博物馆。现为九三学社社员,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员,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京大学等客座教授。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理事。金石专家、文物鉴定专家、全形拓传承人、书画篆刻家。《文物修复研究》期刊主编,《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期刊编委。2002年入选《中国文物报》中国文博界百位“学术成就显著,具有创新精神”的专家学者。中央电视台《寻宝》栏目专家。
近半世纪的考古发掘,在贵州广袤的土地上,发现了早起石器时代、晚至清代的为数可观的文物。从雕塑的角度去审视和欣赏它们,其中,确实不乏让人欣喜的佳作,它们或精巧,或细腻,或粗犷,或独特。
金属雕塑占据了出土雕塑相当大的比重,两汉时代的青铜器作为古代金属雕塑的重要部分留下了大量体量悬殊、视觉感受殊异的精美之作。贵州出土的金属雕塑,大多数是铜质的,主要出自于汉墓当中。提起汉代的青铜雕塑品,从全国范围来看,各地出土的有许多可圈可点的作品,数不胜数,其中让我们不假思索便可想起那件国宝级的文物——在甘肃武威雷台东汉墓出土的铜奔马,曾叫马踏飞燕。就以与贵州毗邻的云南来说,出土的青铜雕塑也相当地引人注目,例如江川李家山出土的西汉“青铜牛虎祭案”,晋宁石寨山出土的青铜男女人像,以及各种贮贝器等等。这些青铜艺术与当时的中原青铜艺术几乎是并驾齐驱的。从地域上看,远隔万水千山,在视觉上也有较大的差别。
构思巧妙神形兼备
对于贵州出土的汉代青铜器,在形制上不像云南那样有异军突起的感觉,大都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在此,笔者从中选择几件,作逐一点评:
首先就迫不及待地想介绍在兴义万屯汉墓中发掘的那乘铜车马。从它长1.12米、高0.88米的尺寸看,已是属于金属雕塑中的大制作了,但是仅以“大”来看,并未言尽它的价值,除了马车的造型具有极高的可赏性外,在制作上分段构造的精湛工艺,更令人啧啧称羡。马的制作是将头、耳、颈、身躯、尾、四肢等分成十一段,分别铸造,然后组装的。车的结构分驾马、轮轴、车厢与篷盖三部分,车的制作也很精致,构件多至二百六十余个,其复杂程度毫不逊色于马。视觉上车马外形壮观,结构谨严。如此众多的部件采用了扣接、焊接、铆接、子母口套合四种装配法,并施以压花、鎏金装饰等工艺。马的造型为昂首嘶鸣,迈步向前。看到这件青铜马,使笔者不由得联想到国内其他地区出土的那些与之大致同时、而质地不尽相同的雕塑马。论造型,例如它与甘肃武威汉墓中出土的青铜走马,均呈张嘴露齿引颈作嘶鸣,并两耳直立,尾部上翘,迈左前肢行走状类似,似乎让我们看到了制作这些马雕塑时,当时人们在风习、审美上的相互影响,从而出现的趋同性。再如与四川彭山汉墓中的那匹陶马相比较,更令我们惊诧的是两者如同“孪生”,看那脖颈的弯曲,嘴咧开的程度,一条前肢迈开而蹄尖立地的状态,以及整体向上而又略有弯度的翘尾,近乎一模一样,唯一的不同就是陶马躯体更为丰满些。兴义出土的铜车马虽然我们不能确定它产自何方,在当时是外来传物,抑或是本地“土产”,但它与彭山陶马有如此这般的相同,我们很难视为一种毫无关联的巧合,两者之间喻示着的某种联系,或者是在当时,这种马的造型作为一种最佳状态被大家认可,并作为一种流行的姿势被人们纷纷效仿。因为它们出土于几近同一时代的墓葬中,各自的地域位置相距并不遥远,汉代西南大范围内人们之间的流动融合,工匠们都在流传着这一源于他们精心构思,或者是由中原及其他外地流入的马的造型,否则在不同的两地出土的,作为冥器的马雕塑,造型怎会有如此的惊人相似。在兴仁出土的另一乘铜车马,其形体规模大于前者,制作方式同于前者,遗憾的是精美及完整度逊于前者,但两者均属国内出土的同时同类铜车马中的上乘之作。
形态毕现精致入微
与铜车马比较,另一件以枝干结构造型的精致之作——“摇钱树”,给予我们的是完全另样的感觉。它作为一种殉葬冥器,本为了表达死者到了阴间仍期望拥有财富的意愿,它与另一件同为枝干结构的工艺精品——“连枝灯”,出土于同时同地。遗憾的是,考古工作者在墓中没有找到“摇钱树”的座子,他们估计座子可能是木头之类的材质制成,因泥土的长期侵蚀终究腐坏湮灭。而今所见到的供牲卧羊,其上有蹲式麒麟,其下塑有龟、猴、鹿、蛇、鹤动物形象的陶座,则是为了固定树干使其完整的后续之作。树干空心,分五节子母口扣合,以圆壁形作装饰。树干上的插座连接左右伸展的叶片。“摇钱树”最能体现古人匠心之处的是对叶片上各种物象精到的制作,人、鸟、鱼、龙、牛等动物形象,虽小,而形态毕现,精致入微。串联其中的小圆钱纹、几何纹及物象间的相互呼应,繁杂而有序,丰富而重心凸显。
憨态可掬各具其妙
金属雕饰中的小品,也不乏可圈可点之作:例如上世纪八十年代出土于兴仁交乐汉墓中一对铜鸟,一件铜俑,还有赫章出土的一对铜羊,它们都憨态可掬,若持于掌中把玩,令人爱不释手。
迄今为止,在贵州出土的青铜雕塑在数量上并不太多,但它们展示的各具妙趣的艺术魅力,也使之成为不可忽视的古代贵州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观赏它们,更让我们产生翘首以待,随着不懈的考古发掘,而出现更多精品的愿望。
青铜器的收藏价值
青铜器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其以独特的器形、精美的纹饰、典雅的铭文揭示了中华民族的铸造工艺、文化水平和历史渊源。因此,它自古以来不仅深受中国收藏者的喜爱,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长期以来,由于国家文物部门只允许流传有序和海外回流的青铜器在国内拍卖会出现,国内青铜器收藏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而且只是小部分人在收藏。”中国青铜研究会秘书长赵春安日前表示,青铜文化在中国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其历史价值、学术价值要远远超过字画、瓷器等。因此,青铜器收藏市场潜力巨大。
青铜器作为艺术品投资中的龙头老大,一直深受实力雄厚投资者的青睐。近年来,出现在拍卖会上的青铜器,动辄上千万元的价格常引起收藏界的轰动。如2001年,纽约佳士得推出了一只西周青铜酒器——“皿天全”方斝,最终以924.6万美元的价格成交,创出亚洲艺术品拍卖天价,也推动了国内青铜器拍卖市场的发展。
“青铜器在文物市场有很高的地位,以前的古董狭义上指的就是青铜器。但如今从整个收藏市场来看,青铜器收藏却远远落后于瓷器和字画。”赵春安说,“目前,高端青铜器的收藏群体大部分在欧美等国家,而国内收藏钱币、佛像等小件的比较多些”。
“青铜器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传世量有限,而需求又在逐年递增,所以青铜器历来价格昂贵,尤其是珍稀精品,是目前投资市场回报率最高的艺术品之一。”赵春安表示,在发达国家,百万以上资产的人群,其中有70%-80%的人会投资收藏市场;在我国,拥有千万资产的人群里,只有3%的人会投资收藏市场。显然,在人群上,我国收藏市场也处于初级阶段,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提高,将会有更多的人走进青铜器收藏市场。
青铜收藏—精品和保养同样重要
青铜器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是海内外各大博物馆重要收藏对象之一。“由于青铜器历史悠久,品种纷繁,而且蕴含着大量的历史知识,目前,在民间玩青铜器的大多是知识渊博的大收藏家。”赵春安说,“虽然如今艺术品的价格已经很高了,但品相好、设计精美、题材独特的精品,价格相对于本身蕴含的价值依然是处于低位,因此,在未来投资市场其升值空间还是很大”。为此,赵春安建议,收藏青铜器时不但要收藏真品还要收藏精品。
我国青铜器的发展从夏商进入青铜时代,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因为出土时间较长,稍微一碰就会碎,而且有些器物生长了有害锈,稍微不注意,就容易造成毁灭性损害。所以,平时要学会科学保养青铜器,这非常重要。”赵春安强调,收藏青铜器要格外小心:首先,要存放到干燥的地方;其次要存放到别人不易碰到的高处;第三,放些干燥剂,从而达到防潮防湿、保持恒温的目的;第四,如果发现了氯化铜等有害锈,可以用蜡涂在上面。如果有条件,还是找专业人士处理一下。
(作者系贵州省博物馆副馆长)
铜装饰、铜雕塑、品牌铜门加盟代理联系方式>>>
关键词:铜雕塑
铜门及相关关键词在百度上的排名效果>>>
全国品牌艺术铜门 铜雕塑 铜装饰
|